观察|技术身体配合全面落后 夹缝中的97代结束使命

时间: 来源:足球直播
标签:
97一代使命落幕

稿件来源:贝克足球

昨夜面对卫冕冠军乌兹别克,中国国奥队0-2败下阵来,两战皆墨后与明年奥运会的东道主日本国奥一起,成为本届U23亚洲杯第一批出局的队伍。97年龄段国奥至此也就宣告2020奥运梦碎,在重重压力下彻彻底底地结束了建队使命。

国奥输球后,足协主席陈戌源和副主席高洪波都没有进入球队更衣室,执行教练郝伟则看着队员一言不发。从昨夜至此时,整个中国足坛的气氛近乎死寂。

据悉,在昨夜比赛中,陈戌源还身着了一套国足教练服入场,同时里面还套了一件象征着胜利的红装,遗憾的是,这个夜晚他并没有等来惊喜。中国足球早已习惯了的失败,像宿命般如约而至。

畅谈大环境,先看小战术。此役国奥的阵型大部分时间在424与442之间切换,进攻时两翼的陈彬彬和胡靖航要大幅度压上形成宽度,为中路的杨立瑜创造出跑位接应的空间。防守时,陈彬彬和胡靖航则要快速回撤并与中场保持平行站位,段刘愚和杨立瑜留在前场。

但是与这支乌兹别克队相比,国奥在技术、身体等方面都存在差距,郝伟的很多设想事实上很难打出来。

国奥的确输出了比对手更多的跑动,意图通过压迫式防守限制乌兹别克的进攻、从而弥补技术上的差距,不过效果微乎其微。

这场比赛国奥队员的精神面貌还是值得赞赏,完全抛弃了此前在国内拉练集训时的低迷。和上一场对阵韩国队那般,基本每球必争、每球必抢,且敢进行对抗。每当乌兹别克获得球权时,国奥球员都会快速上前进行拦截和逼抢,非常注重对球权的反抢。

在国奥的压迫式防守下,乌兹别克在某些区域出球受阻,中长距离的传球增多,高强度的对抗下也很容易丢失球权,这就不利于他们展现出技术上的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奥获得了一些向前推进甚至打门的机会,但球队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此前的433阵型中,张玉宁为核心角色,他有体格优势,做球能力强,同时无球跑位出色、对比赛的阅读能力明显强于队友。最重要的一点是,张玉宁能拿住球,能控制第一落点。

但随着张玉宁因伤提前退出本届赛事,替代他的杨立瑜一非支点型中锋,二没有足够的体格兼具脚下技术,对国奥的进攻影响巨大。

当然,杨立瑜比张玉宁具备更出色的纵向突击能力,他的启动速度和爆发力,以及在前场大范围的活动面积,能给进攻端带来更多活力。

在卡纳瓦罗的调教下,杨立瑜的无球跑位能力有了大幅提升。由守转攻时,杨立瑜可以快速找到二零乌兹别克防线的空位,但胡靖航的传球精准度太差,导致柯几次本可以制造的反击告吹。

同时,国奥中场的控制力也不够强,连续的传导配合几乎没有,面对乌兹别克的逼抢只能匆匆开大脚解围。三名前锋均没有绝对的正面突击爆破能力,尤其陈彬彬经常在前场丢失球权,几乎没有形成过突破。

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比赛的深入,国奥防线的压力越来越大。

乌兹别克的强侧在右路,亚赫希博耶夫一对一能力强,他持球时,右边后卫阿里若诺夫会迅速在外线套上,加上内收策应的博佐罗夫,乌兹别克在右路屡屡形成三角站位,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向前的推进,并造成了第一个进球(虽然被吹掉)。

此后被攻入点球落后,郝伟便先后换上张凌峰、田鑫和周俊辰,但依然没能改变进攻不力的局面。门将陈威发挥神勇,他下半时扑出了科比洛夫的第二粒点球,本以为能给国奥希望,但在比赛第80分钟,国奥又一次因为低级失误(根源是体能下降、动作变形、重心不稳)丢球了。

图赫塔西诺夫的破门,也提前宣告了比赛的结束。

由90年出生球员组成的这最后一支国奥队,以两战皆墨的悲情方式宣告冲奥失败,夹缝中的97代也就此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0-1不敌韩国、0-2不敌乌兹别克斯坦,还剩下最后一场战伊朗,97国奥就将卸下戎装。

中国足球的青训曾有过两段红利期,第一阶段是94年之前的专业体校时代,培养出包括范志毅,郝海东,孙继海,郑智等球员;第二阶段是94年之后,伴随着联赛职业化改革,商业化足校林立,出了一批在荷兰世青赛大放异彩的85后青年才俊。

至于第三段红利期,人们寄望它来自——反赌扫黑过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各类特色校园足球、青训机构,虽然它良莠不齐,还有待时间证明。

清晰了然,90后成了两个足球发展阶段夹缝中的一代,特别是95-00年龄段的球员,足球启蒙时代经历了国足第一次冲出亚洲的辉煌,本以为中国足球将乘着世界杯的春风扶摇直上,结果一头撞在假赌黑的耻辱柱上,家长带着孩子逃离“是非之地”,“国脚”成了“臭脚”,“踢球”成了“笑话”。

97年龄段因为是奥运适龄球员,建队之初便备受体育总局重视,他们也是95-00年龄段球员的代表。

从2015年开始,97年龄段以国青的身份建队,主教练是李明。在组队之初,李明曾花了大量的时间对该年龄段球员进行摸底普查,前往各地、各俱乐部考察适龄球员。

调查过后,李明和足协方面也对这个年龄段有了大概的了解,“97年龄段的球员总体人数不足千人,不过有一些球员具备很好的天赋。”

李明这句总结,前半部分折射出中国足球青训底子薄的特点,其实在89、93国奥时期就已经显现,到了97年龄段问题更加严峻。

落选本次奥预赛的黄紫昌曾在采访中说道:“我们从小踢到大,大家都互相认识,踢了这么多年一点变化都没有,也没有多少新面孔出现,这说明我们这一代球员还是非常少的。”

那么李明的后半句话为什么会有所转折?正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喝,97国字号尚未建队时便以弱示人,为了帮助他们成长,中国足协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在他们13、14岁时,中国足协开始组织青少年球员留洋,上从官方机构下到民办组织,越来越多的小球员出海寻方。

到了2016/17赛季,中国留洋的海外球员在97、98年龄段的U21总数超过70人,绝大部分集中在葡萄牙的低级别联赛和俱乐部梯队,但也出了例如在荷甲踢上球的张玉宁、和“皇马”挂钩的林良铭这样的优秀代表,所以李明认为“一些球员具备很好的天赋”。

不过,李明的“理想”在亚青赛上遭遇打击,当年以半数以上留洋球员组成的97国青喊着四强的口号,结果小组赛三战不胜早早打道回府。

除了助力球员留洋锻炼外,中国足协还奉行“笨鸟先飞”的练兵政策,2017年5月,97国奥队建队工作就拉开序幕,可以说是亚洲最早备战奥运的几个国奥队之一。

当时,中国足协在济南组织了U20精英训练营,从各家中超、中甲以及一些海外俱乐部抽调了86人,初步奠定了未来组队的选人范围。

此后为了弥补这批球员缺失世界大赛历练的空白,体育总局、中国足协特意组织球队赴德国西南地区联赛打比赛(此事因境外势力干扰无疾而终),又举办了“我要上奥运”选拔赛,为选拔优秀球员搭建良好的比赛平台。

可以说,足协层面能想的招都实施了,包括2017年推出的U23出场政策,都能说明97国奥是最被“关爱”的一批孩子。

但纵使百般呵护,中国足球似乎也逃不出“折腾”的宿命。比例“我要上奥运”选拔赛——这项赛事的原本规划是:所有中超和中甲球队必须组队参加“我要上奥运”预选赛,选出四强参加决赛,决赛决出冠亚军两支队伍,这两支队伍将和此前已经通过国奥训练营选拔的中国足协U21选拔队共同组成“三甲”球队。

三支球队将在相同的保障条件下分别进行训练、备战和后续比赛。2018年6月,“三甲” 球队将迎来“大考”——“我要上奥运”总决赛,通过赛会制比赛决出最终冠军,并以冠军队为班底组建全新的中国国奥队,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

很显然,这三支球队都有可能夺冠,也都有可能成为国奥队的班底,所以,这个模式最初建立的时候,目的不只是“选球员”而是“选球队”。

经过层层选拔,郝伟执教的山东鲁能以及吴忠俊带领的北京人和闯入决赛,将与孙继海的奥运选拔队进行终极对决。

但总决赛开始前,足协突然改变规则,临时邀请了上海上港参加,最终“我要上奥运总决赛”由三甲变为了四强。而且北京人和在战前便有放弃之意,将队中主力曹永竞、孙伟哲、刘博洋拱手送给了孙继海的中国国奥选拔队,最终无人能撼动孙继海的球队。

不可否认,“我要上奥运”选拔赛除了选拔适龄球员外,也给了大批球员进行比赛锻炼的机会,对全国的97年龄段球员大有裨益。

那么为什么“我要上奥运”从选球队变成选球员?因为中国足协当时已经启动了外教选聘计划,希丁克很快就接替了孙继海的位置——彼时,中国97年龄段国奥距离使命之战仅剩下一年多。

然而,名帅希丁克并没有陪伴国奥走到最后,在去年年头惊险闯过U23亚洲杯预选赛之后,在黄石热身赛是输给了越南队。11天之后,9月19日中国足协官方宣布,成立U22男足备战工作领导小组,高洪波任组长,郝伟出任执行教练。虽然足协没有宣布希丁克下课,但其实际上已经交出“帅印”。

从孙继海、沈祥福、希丁克到郝伟,备战了三年多的中国国奥,竟然进入到窘迫的“88天”计划当中。最终兜兜转转,又回到熟悉的悲情剧本,又是一批国奥球员抱憾解散。

从两年前95国足兵败常州,到今天97国足兵败泰国,联赛里为了“照顾”他们这两拨人而打造、并执行了三年的U23政策,从成绩而言,完全是失败的。

U23政策始于2017赛季,他的初衷是呼吁俱乐部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目的是提高U23球员的比赛能力,使得国奥队直接受益、并拔高国家队接班人的质量。

在U23政策执行期间,适龄球员组成的国字号球队打了两届U23亚洲杯,一届亚运会。其中,中国队在U23亚洲杯赛事均无缘小组出线,在亚运会赛场则倒在了第一轮淘汰赛上,且遭遇过4球落后的窘境。

三届比赛里,我们两次败给乌兹别克,各一次不敌卡塔尔、韩国、沙特,场上的内容和结果都能够体现我们与亚洲强队之间的差距,纵使有时候单场较量看起来差距不大,但对比双方的成绩稳定性,我们还是得客观且清晰地承认自己的不足。

就前三年而言,U23政策并未直接带来成绩效益,中国青年军依然落后于亚洲强队;从实质的排名来看,中国青年军一直排在10-15名。

也就是说,例如在亚洲十六支球队的赛会制比赛里,中国队无缘出线是常态,出线也顶多打一轮。

成绩显露政策的阶段性失败,但在执行过程中,U23政策让这支国奥队球员受惠几何?

从国奥首场比赛的首发名单上看,只有张玉宁、朱辰杰、魏震、迪力穆拉提有接近于主力球员的高强度出场时间保证状态;段刘愚、陈彬彬、黄政宇出场的连续性或时间则比较一般;陈威、黄聪、胡靖航、冯博轩上赛季都缺少联赛历练。

除首轮首发名单外,次战首发的及两场替补出场的球员,只有杨立瑜一人是乘着恒大更新换代春风坐上主力的球员,另外张凌峰多少打了几场比赛,其他四人基本都是教练给予鼓励类型的出场模式。

可以看到,U23政策虽然为年轻球员积累了一定量的比赛时间,但仍凑不齐十一名联赛主力作为国奥首发。因为个别关键位置,没有年轻的主力。

纵观整个大名单,能够担起俱乐部主力的球员,主要集中在中卫位置,杨帅、朱辰杰、魏震、蒋圣龙几名中卫在各自球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边后卫位置上,只有迪力穆拉提是主力,童磊去年踢中甲只有379分钟出场时间,赵剑非7次替补共计出场52分钟,冯博轩1分钟出场可忽略不计。

边后卫球员平均出场时间能能达到534分钟,完全依靠迪力穆拉提一人拔高了平均数。所以两场比赛也能看到,边后卫防守能力低下,对上乌兹、韩国的快马,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边前卫,右边杨立瑜和左边陈彬彬在恒大和上港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一位置首发球员牌面还算不错,但板凳则没有深度,像陈蒲,联赛出场只有3分钟的,显然缺乏说服力,这也是广大球迷不解为何不带黄紫昌的原因——这背后是否又有传闻不断的“经纪公司干预”的问题,此时此刻也成了一个尴尬的论题。

中锋位置,国奥队只能靠张玉宁一人顶起来平均出场时间,他受伤后的后果所有人也看在眼里,锋线基本丧失了桥头堡作用。

中场中路是中国国奥最薄弱的一环,全队只有段刘愚一人能够完成梳理工作,可因为防守的压力,身板单薄的段刘愚不得不前移到二前锋位置,中路交给黄聪和黄政宇。

次战乌兹别克,当全队体能下降、边前卫持球时间减少、中路拿球压力剧增,“双黄”组合脚下技术羸弱的缺点被无限放大,导致球队难以组织起攻势,全场陷入被动。

综上所述,如果张玉宁没有受伤,国奥队中后卫、中锋、边前卫的配置都是不错的,边后卫只要保证位置不丢,哪怕边路1V1被突破也还有挽救的余地。

而中场中路球员是球队的大脑,国奥最弱一环却在于此——中场运转不好,前场得不到表现机会,后场压力不断,输球在所难免。

大家都寄望于段刘愚挑起大梁,可他在鲁能队的位置更靠近边路,而且中场有“老大哥”蒿俊闵秉轴持钧,公允而言,段刘愚还是一位有待自我正名的“新秀”。如果严鼎皓没有受伤,二人能够同时在场,或许还能挽回一些局面。

我们可以横向对比中、韩、乌三队中场三叉戟的2019赛季数据和履历:

前腰/二前锋

段刘愚,中超出场1025分钟,边前卫,2进球3助攻。

李东炅,K1联赛出场1190分钟,前腰,3球2助攻。

图赫塔西诺夫,乌超出场1726分钟,二前锋,4球2助攻。

左后腰

黄政宇,中超出场596分钟,中后卫,0球1助攻。

孟成雄,K2联赛出场1450分钟,后腰,0球0助攻。

阿布杜拉耶夫,乌超出场910分钟,后腰,0球0助攻。

右后腰

黄聪,中超0出场。

金东炫,K1联赛出场470分钟,后腰。

加尼耶夫,乌超出场1925分钟,后腰,1球5助攻。

通过以上三组对比,最明显的问题就是,韩国和乌兹球员在国奥队所打的位置和在俱乐部中一致;而中国队的三名中场球员,黄聪打不上比赛,黄政宇属于后卫前提客串防守后腰,段刘愚在俱乐部更多打右路,这个问题无法忽视掉。

然而我们真的可以就此武断地下结论“U23政策失败了”吗?恐怕失败与否,这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因为如果没有U23政策的“拔苗助长”,可能我们连现在眼前的这一批人,都看不到。

这才是最让人无语和痛心的。

截至目前,中国队在U23亚洲杯中总共出战11场比赛,其中10场告负,仅取得一场胜利,从未从小组出线。

自1988年汉城奥运会预选赛至今,中国足球先后9次冲击奥运会,其中2次杀进奥运会(2008年以东道主身份参加)。但此次无缘后,我们已经连续缺席三届奥运会。

中国足球就像是俄罗斯方块,成功总是在消失,而失败则在不停地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