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对留洋认知浮于表面 本土青训体系才是根本
稿件来源:足球报
记者寒冰报道 日韩球员都被欧洲足坛广泛接受,除了他们自身放低姿态,但求留洋无论联赛级别的理性,还在于由量变到质变带来的自我证明。两队都是至少连续6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梯队成绩也非常稳定。国家队在世界杯稳定亮相,能得到世界足坛的认可;立足于本土的青训硕果累累,可造之材源源不绝,本土联赛已供大于求,留洋井喷现象才能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在欧洲依靠量变升级到质变的巨星,如孙兴慜、香川真司等人又会提升欧洲足坛对日韩球员的认知度,刺激更多青训球员旅欧,形成良性循环。
相反,中国足球没有抓住世纪之交进入世界杯,旅欧球员被认可的机会,国家队与青训双管齐下,保持稳定,反倒在不断的朝令夕改中从失败走向失败。最终被欧洲足坛逐渐看低,与本世纪前20年国家队连续4次无缘世界杯密切相关,但更大原因是整个青训体系的断层。2005年荷兰世青赛是中国足球青训自由落体的开始:中国U19国青队之后连续8次无缘U20世青赛,今年更是1994年以来首次无缘U20世青赛的亚洲区预选赛决赛圈!而韩国U19国青队同期6次进入世青赛,5次进入16强,最好成绩是去年的亚军。日本U19国青队成绩稍差,同期3次进入世青赛,但都杀入16强。中国U17国少队也是2005年后已连续7次无缘世少赛,最近甚至连续2次无缘亚洲区预选赛决赛圈!日本U17国少队同期6次参加世少赛,4次至少杀入16强,最好成绩是8强。韩国U17国少队同期4次参加世少赛,3次至少杀入16强,最好成绩也是8强。
即便是日韩,U17和U19两个年龄组都很少依赖留洋球员,绝大多数还是依托于本土青训雄厚的培养基础。中国足球与日韩的差距,绝不是足协出面,自掏腰包的“官派”留洋的差距,而是本土青训的根本问题。日韩足球有本土青训为基础,才有不断向外输出的人才数量,再通过在欧洲的历练,由量变升级为质变。
这个角度上,中国足协高层对降薪与留洋的理解浮于表面,并未看到问题的本质是本土青训,而非留洋。降薪对本土联赛投资商以及青训体系的打击,其实远超人们的想象。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真正的职业足球文化始终没有培育成型。原有青训体系崩解,依托于俱乐部的青训又没有全面成熟,当足球不再是能带来丰厚收入的就业方向时,又有多少家长愿意耗费巨资,将孩子送上职业生涯的道路?足球理想与成长现实之间的残酷选择,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