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媒:建业更名缺乏对新政的尊重 违背了足协初衷
新年伊始,中超就出现了一次不小的震动。河南建业俱乐部突然宣布将在新赛季更名为洛阳龙门,此举令建业球迷非常不满。随后建业球迷更是以各种方式表达不满,试图阻止这次更名,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
随着中国足协“俱乐部中性化更名”新政的颁布执行,大多俱乐部开始跟进执行。广州恒大更名为“广州队”,广州富力更名为“广州城”,大多说俱乐部的更名都没有激起什么水花,为什么河南建业的更名却引发巨大争议?
深究其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河南建业此番更名,不但让存续了二十多年的建业名号消失,连归属地“河南”都被“洛阳”取代,大大削弱了河南球迷对主队的归属感。
更深层的问题还有两个。首先,建业此番更名,在程序上缺乏对球迷的尊重。就在上月22日,俱乐部还根据球迷的推荐公布了十个候选的新队名,并在网络上启动了球迷投票活动。谁曾想活动启动后不到10天,俱乐部官方就公布了“洛阳龙门”这样一个根本不在候选名单上的“黑马”,俱乐部大张旗鼓宣传的起名活动就此戛然而止,并且没有向球迷给出任何解释。
其次,建业此番更名也缺乏对足协新政的尊重。中国足协之所以推行俱乐部中性名,是为了剥离俱乐部收益对球队冠名的依赖,促使俱乐部摆脱短视,开拓其他更健康、更可持续的营收渠道,令中国的足球文化进一步和国际接轨。而河南建业更名为洛阳龙门的操作显然背离了足协的初衷,其本质上还是“冠名赞助”模式的延续,只不过冠名从企业变成了地方;新的投资者最看重的,仍然是“洛阳龙门”这个名字背后的价值而已。
目前河南建业的更名申请还有待中国足协和当地工商部门的审核。无论最终成功与否,此举的合理性都需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这意味俱乐部仍然可以因为冠名利益而进行迁转,这和足协“积极培育稳定的球迷群体和城市足球文化”的原则无疑是背道而驰的。
当然,中性化更名的问题还不止一种,也不只暴露在河南建业一家俱乐部身上。北京国安、山东鲁能这些老字号俱乐部,都在为寻求不更名的方案奔走。足协新政的初衷很好,但时间较紧,留给俱乐部消化的空间不多,因此许多争议还亟待解决。
德甲在世纪之交进行所有权改革时就有一条“拜耳条款”,规定此前连续 20 年经营俱乐部的球队可以完全控股。在中超老字号球队能否保留旧有名称的问题上,考虑到这些俱乐部对联赛发展的长期贡献和球迷的情感习惯,是否可以有类似“拜耳条款”的例外规则?或许这至少是个值得探讨的方案。
羊城晚报记者 赵亮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