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冠军是开始还是结束?电竞未来发展迷雾重重

时间: 来源:足球直播
标签:电竞

8月26日,全球电竞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亚运历史上首枚电竞金牌诞生了,被中国队收入囊中,电子竞技在体育赛场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另一件则发生在美国佛州,一名电竞比赛的落败玩家枪击比赛现场的其他选手,造成3人死亡,10人受伤。

一喜一悲,天差地别。电子竞技的发展之路,就如同8月26日这一天一样,始终踯躅徘徊、喜忧参半。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电竞的基因——电子游戏,始终未被社会主流所认可。

作为游戏的一种,电子游戏因为其参与简单、代入感强、强刺激性,受到了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广泛喜爱。全球各大游戏厂商也因此赚的盆满钵满。然而,关于电子游戏对人们的影响,尤其是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一直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去年,一篇爆款文章《游戏策划师剖析:为什么王者荣耀会让你上瘾?》在朋友圈刷屏。一名游戏策划师曝出了电子游戏行业公认的成功模式——即时反馈机制。简单来说,产品经理会通过确定目标、分解任务、结果反馈等设定节奏,让玩家由浅入深地沉浸到游戏之中,不能自拔。

试想一下,无数最聪明的大脑根据心理学原理,设计了一款让你既放松又刺激的游戏,你能抵挡住诱惑不沉迷吗?就算你能,你的孩子能吗?

今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加入了“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并列为精神疾病。WHO所列的游戏成瘾症状包括:无节制沉溺于单机或网络游戏,因过度游戏而忽略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活动,明知会产生负面后果却仍沉溺于游戏等。WHO表示,新版本将被提交给2019年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最终批准,并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游戏成瘾”显然是家长们所不能接受的,也是主流社会所竭力避免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青少年群体,恰恰是游戏成瘾的高发人群。

设置防火墙,让青少年群体避免沉迷于游戏,相关主管部门制定了很多政策。自今年3月份开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冻结国内网络游戏版号的备案和审批,且不确定什么时候恢复。此外,广电总局还发布了关于《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列出了14项禁止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包括禁止宣传、介绍各类电子游戏。

在没有分级的中国电视频道中,未成年人不能收看,就代表着所有人都不能看。因此,在印尼的亚运会赛场上,尽管中国电竞健儿取得了好成绩,但我们仍然无法通过央视体育频道看到电竞冠军的风采。

与电子游戏无法得到社会主流认可类似,电子竞技在体育产业领域里也面临着复杂的路径问题。表面看来,电子竞技近年来发展的一片红火:斗鱼、YY等直播平台,已经成为电竞爱好者聚集的阵地;各个职业电竞俱乐部迅速崛起,电竞选手们从多年前的勉强度日到如今转会费动辄千万,本届亚运会中国电竞队的队长UZI简自豪的转会费甚至高达5000万元。

但电子竞技自身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举办电竞比赛不仅不赚钱,还面临巨额亏损的风险。曾经无限风光的电子竞技赛事——WCG,在举办了13年后,于2013年正式停办,停办的原因也很简单,赛事入不敷出。显然,单纯从体育路径来推动,电子竞技的发展困难重重。那么,电子竞技又是如何被成功推广到体育赛场的呢?

游戏厂商功不可没。办电竞比赛虽然亏本,但如果将其视作游戏厂商的市场推广活动的话,那这一切又太值得了。而且,把电竞比赛和俱乐部荣誉、国家荣誉相结合后,这个相对灰度的智力娱乐活动,便与充满正能量的体育精神并肩而立了,其推广方式也从线下走上了台面。

剖析电竞商业模式的本质,我们发现了它实则是资本的游戏盛宴,是各大游戏运营商谋求利益最大化而设计的一条捷径。对此,体育界一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国际奥委会委员鲁杰罗在考察WESG时曾这样表态, “电竞需要更多的第三方赛事,而不能仅限于游戏厂商。奥运会要综合各项目的情况、水平来确定竞赛模式,而不是由厂商控制赛事项目的选定。”在他看来,电竞如果不能脱离游戏厂商的利益导向而独立存在,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体育运动。

如何能脱离厂商?电子竞技运动脱胎于游戏资本,成长于游戏产业,收入来源自游戏厂商,没有厂商资本的支持,这项运动将重新归零,这些年表面的风光也将不复存在。问题再度回到起点,人们将讨论,电子游戏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影响,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本届亚运会虽已为电竞冠军加冕,但从现实来看,电子竞技的发展之路,依然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