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助推了球迷骚乱事件的发生?“群体效应”或许该背锅
在前段时间的南美解放者杯次回合比赛赛前,狂热的河床球迷在比赛开始前攻击了博卡球员乘坐的大巴车,导致了博卡球迷受伤最后比赛不得不延期举行,最终选择在皇马主场伯纳乌球场举行。
当时现场的情况就如同暴动一般,狂热的人们向大巴车投掷物品,打、砸、烧,和军警对抗,球迷聚集的区域混乱无比。有些球迷就如暴徒一般在球场外制造着骚乱。那么这些制造骚乱的球迷难道在生活中也都是天生的暴徒吗?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除去那些专业的“足球流氓”,很多在球场外骚乱的人在生活中就和普通人一样,他们并没有明显的“暴徒性格”,有些甚至在生活中沉默寡言。那么为什么在当一些球迷聚集在一起时发生骚乱的几率就大大提升了呢?“群体效应”也许能够解释这个问题。
我们并没有看到过或听说过乒乓球场下存在“乒乓球流氓”这样的群体,也很少听说过因为乒乓球、网球类似的运动而引起的大规模骚乱。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因为其广泛的关注度和激烈的团体对抗而被有些人称为“和平年代的战争”。足球也可能是这个星球上引起骚乱最多的运动,这在某种程度上还要“得益于”关注足球这项运动庞大的人口基数,特别是在南美洲国家,那里的民众对足球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任何其他运动,关注的人数和比例也十分之高。球迷也十分之狂热,有很多人为了看球赛变卖家产也在所不惜。
每当有比赛进行的时候,球场内外通常都会聚集大量的人,而这人口的大量聚集为骚乱的产生提供了基础的条件。
在日常的生活中,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我们每个人都发挥着在社会这个群体中的作用,也产生了自己的定位。当我们走进球场,每个人的群体价值又会被重新定位,在这里,在比赛的时间内,球迷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定位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划分群体的规则。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社会地位如何,在这里你只是球迷。
一般来说一场球赛中球迷会出现三个群体,两个支持不同球队的对立群体,和一个少数只关心比赛本身而不太关心结果的看客群体,而这一群体也会在一些条件的影响下融入另外两个群体。所以这两个对立的群体就是球迷群体的主体也几乎包括了所有。
在比赛中的这两个群体的界限是分明的,非黑即白,并不存在界限模糊的问题。两个群体的成员都是因为相同的观念也就是对一支球队的支持而走到一起,这在群体中很容易产生共鸣。而有了这种价值观的群体认同,他们的情感期望通常会表现出更强的征服欲望。当自己的期望未能得到实现时,更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并且更容易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
球迷群体聚集的先决条件就是对同一支球队的支持,而这种小范围内思想的高度统一也让部分球迷产生了类似宗教一样的排异思想。当自己的球队输球后这种极端的喜爱可能会以某种方式转化为了憎恨和感觉尊严被践踏的自卑感,这些情绪的产生也就进一步推动了球迷群体的部分极端行为。
骚乱的开始通常只是一个人或者一小群人的行为,但是随着事情的发展,这些个别行为会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严重,最终形成不可挽回的骚乱事件。
在球迷群体中,由于对球队支持思想的高度统一,对敌对球队或球迷的敌对思想也很容易在群体中产生共鸣。当个别球迷作出极端行为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也非常容易受到其行为的感染。举个例子来说,当河床球迷向博卡青年大巴投去第一块石头,情形还没有那么可拍,事情真正不可控制是在第二块、第三块石头之后,球迷们在这种行为中找到了“归属感”,而法不责众的感觉也让他们的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除了在球迷群体中存在的这些群体效应,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影响着足球暴力行为的发生。
社会治安、人民生活水平、民族性格和公民受教育程度也很大一部分影响着这种极端暴力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经济相对更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好的欧洲国家相比南美国家更少发生这些球场暴力事件。
而更进一步来看,足球这项运动也许该对球迷骚乱事件的发生负有根本性的责任。谁让这项紧张刺激的运动实在太吸引人,每个进球都让人欢呼雀跃,每个射门都让人血脉井喷张,让太多的人爱它爱得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