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两会”即将召开,诸多悬念有待破解?
全文 1637 个字,阅读时间预计 4 分钟。
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中国足协将于 12 月中下旬先后在湖北和上海召开注册工作会议和 2018 赛季的职业联赛总结大会。除了常规的各级联赛赛季总结,会议也将就 2019 赛季的各项新政进行通报,万众瞩目的四大帽究竟会否出台,外援和 U23 政策又将如何规定,一系列的悬念都将在年终的 “足协两会” 上一一揭晓。
此前,2018 足协杯总结会已经顺利召开。
“四大帽” 怎样权衡?
按照目前的时间安排,中国足协将于 12 月 10 日至 14 日先在湖北召开注册工作会议,对新赛季转会工作展开培训,并就注册转会等相关工作进行讨论,随后的 19 日到 21 日,则要在上海召开为期三天的 2018 赛季职业联赛总结大会。在众多新政之中,涉及 “注资帽”、“薪酬帽”、“奖金帽” 以及 “转会帽” 的《中国足协职业俱乐部财务监管规程》无疑最为引人注目,而此前的香河财务工作会议,足协其实已经就四大帽的细节和落实问题与各俱乐部进行充分讨论,并将在联赛总结大会上正式推出。
有消息称,在关于俱乐部投资上限的问题上,中超各家俱乐部却迟迟没有达成一致。根据传闻中的投资总额 3 亿元封顶计划,中乙俱乐部的年投资额可能会限制在 3500 万元,中甲与中超俱乐部则是 2 到 3 亿元封顶,同时球队转会以及球员薪酬方面的支出不得超过总投入的 60% 到 70%,且未来中超球员的顶薪要被限制在每年 1500 万元,这就是所谓的 “注资帽” 和 “薪酬帽”。
就实际情况而论,一方面,在早已习惯了烧钱的中超赛场,3 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上限与本赛季惨遭降级的贵州恒丰的 8 亿元赛季总投入都相去甚远,更遑论动辄就花费上千万欧元引进外援的土豪俱乐部,他们自然不希望被束缚手脚。另一方面,即便同一级别联赛,各家俱乐部也在财力、“消费水准” 以及经营思路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其对待四大帽的态度自然不尽相同,这对于中国足协来说,他们能否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来确保联赛规则符合绝大多数俱乐部的利益诉求,或许才是即将出台的四大帽能否顺利推行的重中之重。
亚外政策能否恢复?
对于各家俱乐部来说,以四大帽为基础,他们才能展开新赛季的引援备战工作,而引援政策特别是会否恢复亚外政策也将成为此次足协两会的关注焦点。2017 赛季,足协废除了自 2009 年开始实行的亚外政策,规定中超各队每场比赛最多只能有 3 名外援出场,并不再区分亚洲外援和非亚洲外援,这使得中超的亚洲外援人数呈断崖式下降,甚至于在 2018 赛季的后半段,中超只剩下上海上港的艾哈迈多夫和天津权健权敬源两名亚外。 尽管足协取消亚外以削减各队支出的初衷没错,可在亚冠联赛维持 3 + 1 的外援政策,且亚外早已成为亚洲各国联赛普适标准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显然缺乏整体性的考虑,也让代表中超参加亚冠的球队颇为尴尬。本赛季的上海绿地申花便是由于政策的不统一最终放弃了亚外名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亚冠赛场的发挥。
另一方面,即便在中超赛场,对于通常使用中后场亚洲外援的大多数中小球队来说,取消亚外等同于削弱了防线实力,这无异于进一步拉大了他们与联赛豪强的差距,同时降低了中超的整体竞争力。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包括天津权健、北京中赫国安以及武汉卓尔都与韩国以及日本等联赛的国脚级亚洲外援传出绯闻,显然,中超联赛恢复亚外政策已是大势所趋。
U23 政策即将取消?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外援出场人数增加,或许意味着实行了两个赛季的 U23 政策将被彻底弃用。本赛季,中国足协将 U23 球员与外援的上场人次挂钩,可赛季中期 U23 政策因亚运会和国足训练营的连续修改,已经让这一新政名存实亡。一来,在有可能恢复 3 + 1 外援政策的前提下,U23 球员出场人数势必将有所改变。二来,在连续推出 U23 联赛和国足训练营后,也不排除新赛季正式取消 U23 政策的可能。
当然,无论是外援还是 U23 政策都将影响各个俱乐部新赛季的引援与阵容搭建工作,而足协两会到 21 日结束,彼时距离明年 1 月 1 日冬季转会窗口的正式开启仅剩下 10 天时间,可以想见的是,各队选择内外援的时间相当紧迫,这场激烈的引援大战也将在会议结束后全面打响。
本文系《体坛新视野》微信订阅号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