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新闻 | “国球大讲坛”暨“黄浦大讲堂”开讲 第一代国手徐寅生讲述乒乓岁月
1月12日下午14:00,由国际乒联博物馆、中国乒乓球博物馆、黄浦区社区学院、黄浦区老年大学、黄浦区市民学习基地联合主办的“国球大讲坛”暨“黄浦大讲堂”系列活动,在“乒博馆”冠军堂开讲。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名誉院长徐寅生作为本期主讲人,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他一路走来的乒乓岁月。
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浦区社区学院院长、黄浦区老年大学校长费秀壮,黄浦区教育局成职教科科长熊莉娜,黄浦区社区学院副院长涂丽敏,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执行副馆长顾郑军,副馆长李拓恒,副馆长朱联出席活动。
本场讲座以“国家七十·国球甲子·国手耄耋”为主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亦是我国首夺乒乓球世界冠军第60周年之际,特别邀请第一代乒乓国手徐寅生,作为2019年首场讲座活动的主讲嘉宾。
讲座以一段回顾徐寅生乒乓历程的视频作为开篇。作为中国乒乓球界的元老级人物,徐寅生在体育大舞台上将自己的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精彩到位,无论是作为运动员、教练员,还是管理者,他都留下太多经典故事,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讲座中,徐老幽默风趣,谈起第26届世乒赛中十二大板战星野的过程,他说道:“当年的十二板,成了一个经典的历史镜头了。人家老夸我说你那个十二板打得漂亮,但我说有本事,我就一板就打‘死’他啦。”
徐老在讲座中回忆道,当时为备战在北京举办的第26届世乒赛,国家集训了108位运动员,他们这“108将”有分工单打、双打,有主力队员、陪练队员,充分展现国家集体主义精神,全国一盘棋,就为在赛中取得好成绩。但在临近世乒赛开幕仅有几个月的时间里,传来日本运动员发明了秘密武器“弧圈球”,欧洲运动员面对“弧圈球”屡屡败北的消息。于是中国集训队针对“弧圈球”展开了一场围歼战。中国乒协专门派人去香港现场观赛、收集资料,几位老队员主动放弃参赛机会,学习弧圈球技术为主力队员作陪练。由于我队准备充分,日本弧圈球在比赛中几乎没起什么作用,而中国的近台快攻发挥了威力,最终战胜了日本队,夺得男子团体冠军。
讲座尾声,徐老说道:乒乓球源于欧洲,后自日本传入到中国。从器材的引入、到技术的革新,中国人打乒乓学习人家的好,但不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走,中国乒乓球的发展,是有中国特色,并富含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特质的,这很了不起。两个小时的讲述里,徐老以一个亲历者的视角,将自己跨越半个世纪的乒乓记忆娓娓道来,全场观众静静聆听,在一段段故事里追忆国乒数十年间的奋斗发展和辉煌荣耀。
分享过后,不少观众都积极就自己好奇的故事与徐老问答交流。有人讲起当年风靡全国的《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讲话,有人好奇“乒乓外交”背后的故事,徐老的一一解答让现场响起阵阵掌声,气氛十分热烈。
“国球大讲坛”暨“黄浦大讲堂”2019年系列活动,将以“三国相汇开泰瑞,一往情深说乒乓”为主题,每期邀请一位第一代乒乓国手来到乒博馆冠军堂分享乒乓故事,将国球精神带到市民的身边,观众在国手们的讲述中感受中国乒乓球事业发展变迁。
徐寅生,是新中国第一代乒乓国手,前中国乒协主席、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在运动员时代,为三届世乒赛男团冠军主力队员,享有“乒坛智多星”的美誉;作为国乒第一任总教练,执教期间带领中国乒乓球队创新奋斗,始终在国际上保持着总体优势;担任国际乒联主席期间,他积极推动乒乓球技术和赛制改革,为乒乓运动拓宽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刘玥婷 摄影/畅志鹏]
[报送单位/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