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手场外巡逻,球员四处流亡,但叙利亚足球从未被摧毁
终场哨响,叙利亚球员倒地不起……失望写满了他们每一处表情。
2比3遭遇澳大利亚绝杀,在亚洲杯B组中,叙利亚小组垫底无缘16强。但是,这支球队这些年已经带来了无数感动。
在机枪和爆炸之中,是足球,一直传递着爱的信号。
叙利亚国内联赛。
夹缝中的生存
虽然不及伊朗沙特等国家足球水平出众,但在西亚,叙利亚足球从来不是一支任人宰割的“鱼腩”。
足球在这片土地上早早就已经扎根,早在1957年,他们就曾获得过泛阿拉伯运动会男足冠军,在2011年也曾夺得海湾杯冠军。
在亚洲杯历史上,叙利亚曾五度跻身正赛,不过在此前,他们还从来没能完成过小组出线的目标。这一次,叙利亚依旧未能圆梦。
的确,相比其它很多球队,叙利亚在外部条件上并不占优势。
在所有亚洲杯参赛球队当中,叙利亚是最后一个到达阿联酋赛前准备的,他们没有资金用于长期在良好条件下进行海外集训。
叙利亚队延续了亚洲杯无法出线的宿命。
而由于战争的原因,叙利亚足球可以说一直是在夹缝中生存。
在叙利亚的亚洲杯23人名单中,有多达16人都不在叙利亚本国联赛踢球。为了躲避战乱,许多球员不得不背井离乡,大多数人都转投了临近的其它西亚国家联赛。
他们没有高昂的收入,国内联赛平均月薪只有200美元,国家队在世预赛12强赛的赢球奖金也不过区区1000美元,但靠着荣誉感和拼搏,他们依然在足球场上保持了自己的尊严。
并且因为战争带来的安全问题,自从2016年9月以来,叙利亚队就不能在本国举行自己的主场比赛,不得不在多方协调后把国家队主场暂时设在了遥远的马来西亚。
场边的叙利亚球迷。
机枪手在体育馆外巡逻
2011年内战爆发后,叙利亚联赛就进入了停摆阶段,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14年。联赛恢复后,规模已经被大大缩小,赛制也和之前完全不同,只能集中在大马士革进行。
炮火的摧残异常残酷。叙利亚国家奥委会主席朱马阿在接受BBC采访时说,光是首都大马士革的一座体育馆就“经历了超过170枚炮弹的轰炸”。
叙利亚球星菲拉斯·哈蒂布曾在2013年来到中超上海申花踢球,他也曾向澎湃新闻记者描述过战争的恐怖:
曾经,他的家乡是一座美丽安全的城市,但战争毁了一切,“现在,我最怕听到的是家人和我说,菲拉斯,那个小时候和你一起在公园玩的孩子被炸死了。”
据BBC报道,在大马士革的体育场,当足球比赛举行的时候,能够看到军队带着机关枪在体育馆的大门外巡逻,这不仅揭示了当地令人担忧的安全状况,也说明了为什么球赛的上座率会一直不高。
2013年,来自霍姆斯阿瓦斯巴俱乐部的优素福·苏莱曼就在体育场边的酒店内被迫击炮炸死,而当时他正准备去踢叙利亚的国内联赛。
作为叙利亚国内的第一大运动,一场足球赛曾经能在叙利亚吸引多达5万名球迷到场,但在战争的威胁之下,观众锐减到了只有几百人。
而对于球员来说,这样的动荡也让他们的职业生涯备受波折。
战前就出国踢球的莫汉纳德·易卜拉欣坦言, “叙利亚现在的经济形势很困难,这也反映在体育上。我认识很多队员,他们都面临着非常困难的生活条件。”
更多人在战争中不得不放弃了足球,比如哈拉夫。原本他在卡达姆的马吉德俱乐部踢球,但战争迫使他放弃了职业生涯。
“一颗炮弹击中了我们的房子,炸死了我的兄弟,我们也被迫流亡。无数家庭因为战争而支离破碎,所有的叙利亚家庭都是如此。但是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大马士革街头踢球的孩子。
足球和他们的尊严
在战乱的背景之下,足球成为了叙利亚人所剩下为数不多的快乐来源。
有这样一个故事:每个周末,前线的一名叙利亚士兵会放下武器,拿起哨子,换上黑衣黑裤赶到大马士革吹罚业余足球赛,比赛结束后又换上军装,回到兵营继续战斗……
欧足联和亚洲足球发展计划也联合资助了一个项目,为叙利亚各年龄段的儿童提供足球指导,至今该项目已经进行了五年多。
在接受BBC采访时,项目协调员纳哈西斯表示,“所有这些孩子都见证了战争。他们刚到这里的时候很怕离开他们的住处,但从那以后,他们渐渐开始适应这里的环境。”
一开始,这个足球项目只面向男孩,但渐渐也开始有女孩参加。为了照顾一些家长的文化敏感,足球训练场周围还专门围上了防水布。
哈拉夫说,“运动与政治无关,我们必须前进。如果叙利亚队和其他任何国家比赛,我从心底里肯定会支持它。”
的确,国内的战乱和民众的期待,成为了叙利亚国家队团结一致的力量源泉。在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12强赛上,正是叙利亚在“主场”马来西亚绝平中国队,给国足的世界杯梦想泼了一盆冷水。
在国际足联排名上,叙利亚现在排在亚洲第6,世界第74——正好压过中国队一头。
此后,他们就一路杀入了附加赛,只是最后两回合总比分2比3惜败给了劲敌澳大利亚。
而在16日凌晨,他们又一次2比3倒在了澳大利亚人的绝杀之下……
但就像叙利亚足协秘书长库特巴·雷费所说, “足球是爱的工具,它将叙利亚人民团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