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磊:孩子你是因为什么而选择足球?
2019年1月11日,亚洲杯C组展开了一场焦点大战,最终国足3:0血洗菲律宾,提前一轮杀入到了亚洲杯16强。本场比赛,武磊首发登场,并且完成了梅开二度。比赛进行到了第39分钟,蒿俊闵送出好球,武磊在禁区内轻松吊射破门。
在收获两个金子般的进球后, 武磊目前排名亚洲杯射手榜的第一位,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亚洲杯一哥。 然而正当武磊新王登基的时候,孙兴慜还是颗粒无收,因为他压根就没有参赛。这位韩国球星仍在沉醉于英超的比赛,在之后接受《天空体育》采访时孙兴慜表示,他很想赢下和曼联的天王山之战,然后再考虑亚洲杯的事情。
5岁时,武磊得到了第一个“足球”,其实是那种打不了气的小皮球,武磊爱不释手。 那是他的父亲武河第一次隐隐感觉到儿子对于足球的天赋和痴迷。在武磊到了该上学的年纪, 武河为儿子做了足球人生中的第一个决定——送他到足球重点学校南京鼓楼一中心小学上学。 而由此引发的后来的一系列决定,彻底改变了武磊和这个家庭的人生轨迹。
在鼓楼第一中心小学,武磊开始接受足球启蒙,并迸发出对于足球近乎偏执的热爱。 为了练成100个头颠球,武磊专门在家练了一个下午,额头上印出血丝也不罢休,直到能连续颠上100个才算完。
由于当时的住处离鼓楼一中心小学太远,骑车至少需要40分钟,每天接送武磊成了困扰父亲武河最大的难题。辞职,是武河当时唯一能想到的办法。 辞职后,武河每天早上送儿子上学, 然后回家休息,下午再去学校,看儿子训练,接回家,然后再去家附近一派出所当保安,夜班执勤。 12岁小学毕业前,武磊面临着两个选择,是继续进行专业的足球训练,还是读普通的初中? 这同时也是武河面临的选择。
武磊自己有一个足球梦,父母也希望他能在足球之路上继续往前走,即使走不通,也还可以回学校继续读书。
同大部分足球运动员成绩不佳、过早成熟的成长经历不同, 武磊是足球运动员中少有的好学生。在进入职业足坛之前,他曾经获得全市三好学生的殊荣。 而在一次足球夏令营活动中,武磊遇到了中国足球名将李红军,这个孩子展露的星光让李红军为之侧目。几经考虑, 武磊最终随李红军拜师徐根宝,开启了足球之路。
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作为足球运动员,武磊在同龄人中都是一名佼佼者。 如果当年武磊没有投身于足球,也许他会成为一个学霸,进入高等学府,成为一名专业人才。而武磊的这次人生抉择最终让他的人生更添光彩。 多年之后,他终于成长为了中国足球最顶级的球员之一。
2003年,南京有两支球队都身处甲B,一支是江苏舜天,另一支是第一次征战甲B联赛的南京有有。当时中国足球的大环境,刚刚从进入世界杯之后的狂热中逐渐冷却,关注度和影响力都在逐渐消退的时期。当时,南京市足协以没有合适的年龄段球队可以进行专业培养为由, 拒绝招收武磊,实际上只是因为武磊身材矮小而不被当地专业人士看好。
不止一个人建议武河把儿子送到上海崇明岛的根宝足球训练基地,在那里,武磊可以接受到更好和更加专业的训练。 将年仅12岁的儿子送入根宝基地,是一次名副其实的人生豪赌。 这意味着父亲对儿子的人生失去了绝对的发言权,一年见面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但武河还是决定试一试。
那一年,徐根宝昔日国家二队的弟子李红兵正在执教江苏女足梯队。武河托人找到了李红兵,未见过武磊的李红兵,给徐根宝写了一封推荐信。 2003年3月第,武磊拿着李红兵的推荐信来到崇明岛。 看过介绍信之后,徐根宝直接把武磊托付给了杨礼敏教练,让他安排“练一练,看一看”。
杨礼敏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他个子太矮了,基地里的小球员都在一起同吃同住了好几年,自然有点欺生,想用身体撞他、铲他,估计能把他吓退, 结果一踢起来发现这小子球商太高了,根本就别想碰到他,三带两传地就进球了。”
与足球世界大部分传奇故事一样,当武河决定把儿子送进崇明岛,就意味着他在武磊未来的成长经历中逐渐脱离,而 李红兵的信、杨礼敏的慧眼以及徐根宝的态度,都为武磊的足球人生揭开全新篇章。
这是武磊的足球故事。如今,当人们提起武磊时,也许也会想到另一个曾经被赋予“天才”名号的中国球员。
董方卓,这是一个让中国球迷五味杂陈的名字。
一百年来,加入过曼联这样的足球豪门的中国人只有董方卓一个,当年他19岁。 在那之后,他的人生始终只有一个简单的问题,那就是:当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达到了人生的顶峰,在其余的日子里,要怎样做才能维持着不掉下来?
董方卓的父亲,在他八岁时就因车祸过世了。在此之前,踢球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他五岁学球,跟在父亲的摩托车后面跑步,个子还没摩托车高。 为了练反应,父亲拿羽毛球往他脸上打,躲不过去就打得满脸是血;他还把防弹衣片子拆下来绑在腿上练力量,也从没偷着少绑两片。
也有别的小孩想学,却总偷奸耍滑。说来幼稚,不耍手段,那是不太聪明的小孩儿的尊严。他是有这个尊严的。 过了一年,他就专找八九岁的小孩踢了。 又过了一年,他进入了大连名校东北路足球小学。
但父亲的车祸改变了一切。房子是厂子里边的,就给收回了。 而他的母亲,一位忧心忡忡的单亲家长,开始要求他,每天要把一天中发生的所有事告诉她,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便她随时指出错误,方便改正。对此他毫无怨言,坦然接受了。
因为在此之前,他二叔提出过要收养他。他母亲想了很久,最后拒绝了。 他再也没打过架,因为母亲担心。他饿了三天没吃饭,给家里买了洗衣粉和大白兔奶糖,因为感激。
他依然喜欢踢球。
但这其中包含了一个秘密: 他不是因为喜欢足球而踢得好,而是踢得好才喜欢足球。
那时的球迷和媒体有理由欣喜若狂, 一百年来从未有过中国人加入曼联这样的豪门俱乐部。 签约的消息尚未公布,就有中国记者千方百计拿到消息,提前泄露。在当时, 他就是右脚的吉格斯、媲美C罗的中国未来之星以及沉默、冷静和坚定不动摇的天才少年。 记者们采访不到他,但很多人想赞美他的天才,素材不够,就编了很多假新闻。最著名的是: “他穿着拖鞋原地起跳抓篮框被弗格森看见,惊为天人。”
大连实德俱乐部宣布董方卓加盟曼联的消息后,董方卓一夜成名。就在周围的人都过来恭喜董方卓母亲时, 她无不担心地说:“一下子把一个小孩捧到这么高的位置上,一旦下不来怎么办?”
现在看来,当初她的母亲的担心还是很有远见的。
当年仅19岁的董方卓,也许对于很多事情都还处于懵懂状态,然而身边却没有帮助他的团队。一位熟悉欧洲足球的国内记者,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汽车厂商为曼联一线队队员提供赞助的汽车,曼联队员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身份和能力,选择相对比较匹配的档次坐骑,董方卓选择了一款比较顶级的汽车,在球队中位列第三位,仅次于C罗和鲁尼。
缺少经纪人的指点,缺少团队配合的董方卓,就像一个孩子被送到一个巨大的舞台, 他的优点被别人的光芒掩盖,而他的缺点却暴露无遗。
在离开曼联后,董方卓先后辗转于大连海昌、华沙莱吉亚、波蒂莫嫩塞、亚美尼亚米卡俱乐部, 2011年3月,这名年少成名的前锋才终于在亚美尼亚顶级联赛中再次斩获进球,而他几乎有四年没有进球。 但是因为生活习惯问题和太过寂寞,他在亚美尼亚过得并不愉快,仅仅9个月后就回到了国内,加盟湖南湘涛。
董方卓无法接受现实,他甚至认为自己如果有机会留在欧洲,可能会延续应该拥有的神奇——踢不了英超,踢个法甲也可以吧。当时他已经差点和一家欧洲俱乐部签约,但是受困于合同条款约束,董方卓十分不情愿地返回了大连实德。如果那一刻,董方卓能够接受现实,能够看到一场商业炒作给他带来的虚假繁荣,能够重新真实地理解和认识自己,他将会拥有一个重新的开始。
对于中国足球和球迷来说这是两个关于天才和希望的故事:
我们如何接近,我们如何失去。他们都出身贫寒,足球却带给他们很多。
后来人们津津乐道董方卓摇摇欲坠、面临崩塌的人生,他在曼联梦游般的职业生涯,还有令人精疲力尽的对他懒惰和奢侈生活的指责。 人们也津津乐道着比他小六岁的武磊,将他称为“武球王”,看着他在赛场上大杀四方。
再一次回到故事的原点, 是因为踢得好才喜欢足球,还是因为喜欢足球才踢得好?
相比起来,武磊拥有更多的选择,他可以继续自己的学业,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对足球的极度热爱,让他最终走向了另一条道路。 他选择了足球,并为之而奋斗,没有被足球带来的“副产品”所束缚。
董方卓的天赋,一半是凭借着自身环境的影响,被喜欢上了足球。因为踢得好,他选择了足球,进而年少成名;也是因为如此,足球在他的心中也许只是让他感受到了存在感,失去足球,他也许会一无是处。 足球让他一夜成名,这样的成名却将他紧紧束缚着。
被喜欢与喜欢,这本身就是一道人生的选择题。 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足球场还是生活,亦或教育,皆是如此: 喜欢和热爱是一种真实的情感,在面对内心的情感时,无论年幼或者年长,人们都会选择为其承受与付出。 会避免更多的迷失,会拥有更多的坚定与忍耐。
我们想告诉所有正在选择足球的孩子们,也想告诉所有支持孩子选择足球的家长们,更想告诉千千万万告诉孩子什么是足球的教练们。 我们可以让足球在孩子们心中变得更纯粹,也不能让足球将他们束缚和捆绑。
我们终究是要去选择足球,而不是被足球去选择。
武磊现在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 被问及将来会不会也让孩子选择足球时, 武磊表示,“孩子虽然还小,但已经显露出运动天赋,他在跑、跳方面,比同龄孩子能力强一些,可能也是因为遗传吧。反正家里的足球, 他随时都能摸到,希望他也能够爱上这项运动。”
聊到孩子,武磊的脸上满满的笑容......
本文内容部分采集于网络,出于传播中国体育和中国足球资讯的目的转载于此。我们承诺将尽力在转载或引用前获取许可,但由于人手有限,如有错漏敬请原谅。如您发现有侵权,请马上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文处理。联系邮箱:542320707">